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新余鋼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夏文勇和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萊鋼集團駐濟辦事處黨支部書記張學政圍繞鋼鐵行業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的話題,給出了他們的建議。
“從國際、國內形勢來看,在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能源轉型窗口期已到,并且壓力巨大。隨著我國節能環保管理制度及標準要求進一步提高,加之環境稅和碳稅若如期開征,排污權交易和碳交易體系的建立將倒逼鋼鐵工業加快進行流程結構調整。根據規劃,到‘十四五’末期,我國鋼鐵行業平均噸鋼綜合能耗將降低到520千克標準煤~525千克標準煤,比2020年下降5.3%左右。提高電爐鋼占比成為鋼鐵行業必須面對的越來越緊迫的任務。”張學政表示。
夏文勇介紹,目前,世界鋼鐵生產主要采用“高爐—轉爐”長流程及電爐短流程兩種方式。放眼世界,鋼鐵行業發展規律表明,隨著主原料廢鋼資源逐步積聚、供應充裕,發展短流程煉鋼是必然趨勢。
我國鋼鐵生產工藝目前仍以長流程為主,電爐短流程煉鋼工藝生產的粗鋼僅占粗鋼總產量的10%左右,遠低于美國68%、歐盟40%、日本24%的水平。電爐用廢鋼鐵煉1噸鋼,可減少1.6噸碳排放,節約350千克標準煤和1.7噸新水,少用1.6噸精礦粉,同時可減少86%的廢氣、76%的廢水和92%的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根據中國工程院咨詢項目——黑色金屬礦產資源強國戰略研究:到2025年,廢鋼資源年產出量將達到2.7億噸~3億噸。2030年,廢鋼資源年產出量將達到3.2億噸~3.5億噸。屆時,國內廢鋼資源將相對充裕,廢鋼價格勢必回落,電爐煉鋼的優勢將逐步體現。
電爐短流程煉鋼已成為鋼鐵行業“十四五”期間重點的政策鼓勵方向之一。隨著我國鋼鐵產業進一步向碳排放峰值區發展,國家產能置換、環保、土地、財政等政策傾斜,廢鋼資源、電力等支撐條件逐步完善以及碳排放權強制性約束作用逐漸增強,他們建議鋼鐵行業合理有序發展電爐短流程工藝,提高廢鋼利用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利于鋼鐵行業加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首先,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從產能置換、產業布局角度,審慎適時調整鋼鐵生產結構,引導優勢地區發展電爐煉鋼。國家相關部門在研究制訂產能置換管理辦法時應充分考慮給予部分差別化政策,引導行業進行結構調整,因地制宜鼓勵部分長流程企業轉型為電爐企業。
其次,鼓勵地區間進行產能指標交易。在不新增產能的前提下,引導京津冀等環保壓力大、產能嚴重過剩區域的產能置換到更加靠近市場、物流更具優勢或者廢鋼資源豐富、電力相對充裕等地區,實現鋼鐵產能布局和流程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和再平衡。
再次,在產能合規的前提下,對提高廢鋼比和發展電爐鋼的鋼鐵企業,尤其是對現有“高爐—轉爐”產能積極轉換成100%廢鋼電爐產能的企業,在財稅、電價、稅收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環境敏感地區和“2+26”大氣通道城市的城市鋼廠、城市周邊鋼廠在技改中提高電爐鋼生產線新建比例;鼓勵現有的電爐鋼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向“綠色、環保、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鼓勵部分鋼鐵聯合企業嵌入電爐短流程工藝生產線;鼓勵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周邊和環境容量有限的地區因地制宜地發展電爐短流程生產;鼓勵電爐鋼生產企業提高特殊鋼產品占比,加快品種升級。
最后,從完善產業鏈條角度,加大對廢鋼鐵加工配送行業的扶持力度,出臺專項財稅優惠政策,推動全社會廢鋼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體系的建設。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廢鋼加工企業能夠根據煉鋼生產需要,提供優質、合格的廢鋼原料,幫助鋼鐵企業煉鋼精料入爐和成本精細控制,也有助于穩定和提升電爐鋼品種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