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格局下,鋼鐵行業要從形成新的國內供需平衡和參與高水平國際合作競爭中捕捉未來新機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經歷“十三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淬煉,頂住了2020特殊之年的壓力測試,站在新發展起點的鋼鐵行業還將堅定改革步伐,逐步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以科技創新為發力點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讓好鋼用在“刃”上。
“真是沒想到!”駱鐵軍回憶剛剛過去的2020年,“真擔心企業資金鏈會斷裂、全行業會虧損,結果沒有一個月出現虧損,只是盈利多少的問題。”
中鋼協數據顯示,2020年,納入重點統計的鋼鐵企業利潤從6月起同比正增長,資產負債率同比持續下降,全年實現利潤總額保持增長。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持續復蘇拉動鋼鐵行業經營超出預期。”駱鐵軍說,“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去幾年鋼鐵企業掙錢了,資金狀況大大改善。”
駱鐵軍認為,鋼鐵行業展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得益于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多年發展積累下來的完備的產業鏈優勢。
這些優勢在全球疫情蔓延的2020年得到印證。2020年,一方面,我國鋼鐵行業在應急保供、醫療援助、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國鋼鐵行業的需求量與生產量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帶動鋼鐵進口大幅增加,從6月起開始形成階段性粗鋼凈進口。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產鋼大國,不僅沒有給世界造成產能壓力,反而為消化世界鋼鐵產能提供了廣闊市場。”駱鐵軍說。
回顧極不平凡的2020年,我國鋼鐵生產受下游需求旺盛拉動持續高位運行,彰顯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同時,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波動,再次戳中行業痛點。鋼鐵行業的喜與憂,正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產生新變化的一個側影。
站在“十四五”新起點,鋼鐵行業如何補短板強弱項,下好開局先手棋?
駱鐵軍指出,產能擴張沖動時隱時現、生態環境約束越來越緊、資源對外依存度高、行業產業集中度低仍將是今后一段時間鋼鐵行業面臨的挑戰。“鋼鐵行業在加快構建產業基礎能力體系、打造現代化產業鏈上還有短板要補。”
“優化產業布局對于夯實產業基礎能力十分重要,受鐵礦石資源制約,近年來我國新布局鋼鐵企業更傾向于向沿海發展。”駱鐵軍說,這是沿海地區港口條件、物流成本、原料保障、環境容量等諸多優勢的必然結果。
但他同時指出,鋼鐵行業優化產業布局不能“一窩蜂”,一定要以區域市場需求空間和資源環境容量為雙底線,一定要基于能否充分聯動產業鏈上下游考慮整個產業布局的均衡性。
“鋼鐵行業要轉變傳統自給自足的觀念,減少一般產品出口,鼓勵鋼坯等初級鋼鐵產品進口,減少能源、鐵礦石消耗。”駱鐵軍說,鋼鐵行業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壓減粗鋼產能,深耕綠色低碳發展路徑,以高質量供給引領新的國內供需平衡和參與高水平的國際合作競爭。
駱鐵軍表示,隨著產能置換、再生鋼鐵原料進口、碳達峰等一系列相關政策出臺和制度完善,鋼鐵行業要以推動兼并重組和健全廢鋼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為手段,合理布局沿海和內陸產能,穩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逐步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以科技創新為重要發力點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讓好鋼用在“刃”上。
面向未來,對于鋼鐵行業,什么是“刃”?
駱鐵軍說,要立足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搶抓機遇。5G+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我國在新基建和先進制造領域投入持續加大,為汽車、家電、智能產品等鋼鐵下游產業用鋼需求升級持續注入新動力。
“上下游產業鏈兼并重組是鋼鐵行業實現新發展格局下行業發展的新需求。”駱鐵軍強調,既要加快行業內的兼并重組,也要不斷推進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創新合作,加強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從而滿足不斷提高的用戶新需求,延長和補強產業鏈。
他表示,“一帶一路”引領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也為鋼鐵企業“走出去”帶來新機遇。鋼鐵行業具有投資強度大、產業關聯性強的特點,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可缺席的參與者。
“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鋼鐵工業謀求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駱鐵軍表示,鋼鐵企業要充分把握全球產業鏈重塑的契機,同時合理評估國際產能合作空間,加大協同合作,找準合作定位,加強風險防范,以高水平的國際產能合作,著力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